王立群:用知识影响社会 用文化指引人生
王立群 全媒体记者刘睿恒摄
作为从风雅宋都走出的著名文化学者,十几年来,王立群站立在《百家讲坛》的舞台上,引领大家读《史记》、读《成语》、读《宋史》、读《宋词》,和我们一起回眸沧海桑田,坐看秋月与春风。
5月27日晚,原本应在外地录节目的王立群专门回到了开封,参加开封首届文化奖章颁奖典礼。在晚会现场,他为广大观众讲述了一个8岁小男孩去哪儿了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了他从8岁来到开封直至成长为全国知名教授的故事。
2006年,对王立群来说是一个特殊又难忘的年份。那一年,61岁的王立群恰巧赶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来河南大学挑选主讲人。当时,正在外地出差的他连夜赶回学校,用20分钟讲了《鸿门宴》中的项羽,当即被央视编导选中,主讲《史记》。从此,王立群不仅与《百家讲坛》结缘,也走上了传统文化普及之路。
学术的定位、跨界的视角、深入浅出的讲解让王立群迅速走红,被称为“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自2006年至今,他已11次登上《百家讲坛》的讲台,主讲内容涵盖《史记》、宋史和成语等传统文化内容。
2017年春节,《中国诗词大会》爆红,古稀之年的王立群被网友评价说有风度、有颜值、有才华,言谈举止之间展现谦谦君子之风。
非议随盛名而至。面对学者应当在象牙塔中安安稳稳研究学问的争议,王立群说:“所有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普及,研究与普及并不矛盾。研究是过程,而普及是目标。”
成为学术明星并不意味着放弃学术研究。早在因讲解《史记》一炮而红的2006年,王立群就表示,做学问是一生的追求。十余年来,他在参加《中华百家姓》等节目普及传统文化的同时,依然主持科研工作,坚持发表学术著作。
作为一位从开封走出的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在推介开封和宋词上一直不遗余力。他的散文《开封镜像》《读懂宋词,心怀山海,笑看悲欢离合》,从微博互动到微信传扬,成为开封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ID。
“开封,因为封得太久了,所以她一旦醒来,用她曾经的非凡创造力和顽强生命力,在黄河岸边,毫无顾忌地书写着她张扬的历史。”对于开封的今天和未来,王立群表达着对开封复兴的赞许和期望。
责任编辑:刘薇薇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开封日报社和开封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开封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开封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1-22924343